本報記者 李林《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09日05版)
  “澳門確實是一個蓮花寶地。”在今年的新春酒會上,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李剛被記者們團團圍住。面對鏡頭和話筒,他這樣評價澳門。
  近一年過去,12月2日,在面對包括中國青年報在內的10餘家內地媒體採訪團記者時,李剛又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他眼中回歸15年後的澳門。
  15年前,李剛還是文化部港澳台文化事務司司長。他帶著300多人的藝術團到澳門演出,見證了回歸時的熱鬧場面。
  “當時的澳門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澳門很不一樣。”李剛說,澳門以博彩業為主,回歸時,澳門只有11家小賭場,最大的就是葡京,“但現在,葡京變成了最小的賭場”。
  更讓李剛感到驚異的變化發生在澳門氹仔。在李剛的記憶中,15年前,那裡還沒有開發。“但現在你再去看一看,高樓林立,還有很多建築工地正在施工”。
  李剛感慨道:“所以,這些年,澳門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翻天覆地,也體現在了澳門回歸後飛速發展的經濟中。
  一份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回歸前,澳門的GDP約為60億美元,到2013年,已經增長至500多億美元,累計增幅超過8倍。人均GDP也由1.5萬美元增至去年的8.7萬美元,成為全球人均產出最高的地區之一。
  經濟增長帶動了勞動力市場的繁榮。回歸初期,澳門居民失業率為6.3%,近年來,已下降至1.7%,幾乎實現“全民就業”。
  “這些都表明,‘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澳門得到了成功的實踐。”李剛說,15年來,澳門能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成就,離不開社會各界堅持“一國兩制”,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離不開特區政府很好把握與中央政府的關係,與立法、司法的關係,同時,也離不開中央對特區的大力支持。
  這種支持,自回歸後,滲透進澳門發展的方方面面,內地和澳門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在澳門,燈火輝煌的賭場,成為不少游人相機中的背景。博彩業給澳門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貢獻。
  “但‘一業獨大’不是一件好事。”李剛透露出擔憂,“單一發展有可能使城市走向繁榮,也有可能讓這個城市走向衰落。”李剛不希望澳門步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後塵。
  因此,在健康有序發展博彩業的同時,適度發展多元經濟,成為澳門致力完成的新課題。
  “回歸以來,中央十分重視在制度層面推進澳門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通過規劃明確澳門在國家總體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幫助澳門擺脫結構性難題,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宏偉目標。”
  李剛說,最突出的體現,就是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對於在澳門做生意的人來說,2003年,無疑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內地與澳門簽署首階段的《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下簡稱“CEPA”)。此後10年,又追加了10項補充協議。
  有了CEPA,凡是符合資格的“澳門製造”,都可以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過去,已經有一些澳門廠商生產的塑料袋、成衣、中成藥、有機食品、咖啡、重工業配電設備等,利用零關稅的優惠,到內地開拓市場。今年1月~10月,零關稅貨物累計出口金額,已達到約5.48億澳門元。
  “合作最為緊密、範圍最廣、力度最大的,莫過於粵澳合作。”李剛說。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更是親切地稱呼廣東為 “好兄弟”。
  這種親密,體現在土地的支援。澳門面積只有30平方公里,還不如北京市的東城區大,很多大學校園用地都是捉襟見肘。今年8月,落地廣東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建成使用。
  這種親密,體現在澳門參與橫琴島的開發。2011年3月,廣東省與澳門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位於橫琴島上的“粵澳合作產業園”。
  這種親密,還體現在已經啟動的澳門輕軌橫琴延伸線項目上,體現在粵澳雙方積極推進珠澳機場合作、口岸建設及通關便利化上,也體現在澳門市民日常用水的供應中。
  “澳門土地狹小,發展空間有限。發展經濟必須‘走出去’。通過加強與內地合作,打造一個‘澳門之外的澳門’。”李剛說。  (原標題:打造“澳門之外的澳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c20gcp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